一、历史地位与意义
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园地处原中央苏区闽西核心区。1934年9月,为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闽西地方武装在位于长汀与连城交界的松毛岭,顽强阻击了国民党东路军七天七夜的进攻,以牺牲6000余名红军将士、地方武装、革命群众的代价,为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松毛岭战役结束后,红军一部在松毛岭脚下的长汀县南山镇钟屋村(现中复村)集结出发。有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之称的长汀也因此成为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宁化并称的四大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历史证明,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革命从危急走向胜利的重要战役,彰显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二、建设管理与维护
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园包括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和松毛岭红军无名烈士墓及周边附属配套设施。其中,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0年初,1989年长汀县人民政府将其迁建于南山镇蔡屋村,碑文由参加此次战斗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题写。纪念碑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提升,占地50亩。松毛岭红军无名烈士墓位于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是在战役结束后当地百姓自发组成“无祀会”收敛埋葬红军遗体的基础上修建的,占地15亩,安葬红军遗骸3000余具。2023年3月,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批复,同意将分属长汀、连城两县的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设施整合并更名为松毛岭烈士纪念园,由龙岩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统一管理,并同步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三、功能发挥
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园是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党校、教育、部队等部门签订了共建协议,每年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园瞻仰学习近1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全省知名的党员主题党日活动、企业员工团建、红色研学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各级机关、学校、部队和社会各界到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园开展英烈纪念活动达1000多场次,社会效益显著,宣传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清明节祭扫红军英烈现场
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园鸟瞰图